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上海CMEF揭示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新命数:优米(UMY)三巨头时代来临!

2015-10-12 麦科田医疗

文章背景:上海CMEF逐渐远去,一直想写一篇个人感想,怎奈CMEF还未结束即奔向地球另一端的巴西医疗展,无法实现。但CMEF带来的震撼还一直盘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平息。在巴西归国途中,又遇上航班被取消,在机场等候中完成此文。仅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观点发表感想,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从来都是跨国公司的放逐场,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中国本土企业要么陪玩,要么被任意蹂躏。以GPS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长期在国内医疗市场,尤其是高端、大型器械领域占绝对优势,甚至在定价上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作为一个“搅局者”,迈瑞最先打破了这个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迈瑞医疗抓住历史机遇,在强手如林的医疗丛林突围而起,尤其是在某些细分领域,通过把产品做好做便宜,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标杆和竞相学习的对象。她不仅在国内势头迅猛,还在海外攻城拔寨,直捣黄龙,一路打到跨国公司的后院。难怪连通用电气的CEO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在其Reverse Innovation文章中也提到要留意和关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如迈瑞等。他提到,其他跨国公司,因为经常打交道,对于如何与之竞争已经轻车熟路。唯独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手不熟悉,很难理解他们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要多加注意和防范云云。联想到通讯界的华为,如今登上世界之巅,让老牌跨国公司俯首称臣,也就可以理解通用电气CEO的担忧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内医疗器械还整体乏力,迈瑞医疗一直都是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军者,在跨国公司的虎视眈眈和合力围剿中苦苦独力支撑。本土企业中鲜有有实力者能与之并肩作战,共同对抗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这样的情况直到2015年的上海CMEF,终于迎来了一个分水岭,一个优米(UMY)新时代诞生!


CMEF,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设备展览会,20155月的第73届,正式从深圳移师上海,在新建成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CMEF经过多年运营,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中国企业数量蓬勃增长,要在CMEF舞台上亮相,几近“一席难求”。这一届展会,各个厂家浓墨重彩地登场;而在主展厅H7.2H8.2馆,上演了一场从未出现的景象:三大跨国公司GPS和三大本土企业UMY(优米)平起平坐。这6家最有实力的公司,分别代表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主办方也是煞费苦心,让每个公司的展位都在1000平米左右,不管各家的产品技术含量如何,至少在外界看来,他们的雄心壮志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在GE的对面,就是同样大小的联影展台

迈瑞的前景和未来不必多说,业界人士都非常清楚。在纽交所上市,给迈瑞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巨大好处。然而相比较国内股市而言,P/E倍数只有15左右,价值被远远低估。因而才有在美国下市回归国内股市的传言。迈瑞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几乎无可争议,如监护、麻醉、血球、生化、超声等。


迈瑞的国际化,从展台设计可见一斑

而习大大造访过的联影医疗,更是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格外引人注目。她屡屡创造神话,如1个月搞定核磁共振产品注册,和西门子医疗的官司对垒,国家卫计委因她而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浪潮,实际创始人薛敏的强势从幕后走向台前等等。在大型设备中,联影医疗必将成为颠覆者和当之无愧的引领者。有个关于薛敏的故事鲜为人知,讲述的是他刚从海外回国创立麦迪特时,到北京某部委找人,硬是在门口守候至夜里,终于等到了。他不是一般的海归,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相信,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这和之前的新闻报道正式出任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里面谈到的薛敏是一致的。联影的未来还需要市场的验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联影在上海CMEF是最吸睛的展台之一

再看吴光明领衔的鱼跃医疗,这次展会的焦点自然在联影身上,然而,鱼跃这次纵身一跃,从此进入三巨头时代。怎么也想象不到,她能从江苏丹阳一个小镇,发迹成为医疗器械界的一个奇葩。吴不愧是资本运作的高手,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成长为三巨头之一。通过接盘华润万东及上海医疗器械,鱼跃攀上国企的高枝。虽然这个行业国企并不强,但无可否认的是,国企资源丰富,估计这是鱼跃所看重的。但笔者认为,鱼跃的强项在家用医疗、移动医疗及远程医疗领域,它应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这些方面,传统的高科技器械制造用它的模式很难成功。



鱼跃展台也越来越“国际范”

20145月,习大大在上海视察时,针对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曾有过一番讲话,明确指示“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减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事业不断发展”。很快,国家卫计委提出“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工信部也表示,为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发展,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政策利好的春风,让优米们迎来了高歌猛进的好时代。


同时,随着国产厂家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深耕细作的积淀,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加深,特别是在产品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国产厂商在医疗器械领域中所占的席位越来越多,在某些细分领域,国产化的程度已经非常高。当然,这是一条与“制造强国”的路线平行的崛起之路:一方面,在医疗器械领域越来越完善的产业链,为国内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粮草,让他们有相比于跨国公司更快的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速度;另一方面,伴随着优米们的发展壮大,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也豪气地或是在全球各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细分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源最集中和前沿的地区,深入研究用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或与国内外专业院校进行技术合作。比如迈瑞,多年来保持每年推出7-10款新产品的速度,频频引发市场轰动,红点奖、IF奖捧到手软。国内医院对于国产品牌的评价,也在悄然逆转,认为国产企业“有一些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产品让人敢用,有的甚至比进口产品更好用”。


自此,国产医疗器械的老大迈瑞将不再孤独和寂寞,联影和鱼跃的作用和能量将不断发挥,即使后两者在销售收入、国际化方面不及前者,但对整体中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和贡献会越来越大。可以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优米、以及更多像优米这样体量靠近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在集体变得强大。当然,GPS远未到“强弩之末”。基于他们在中国市场多年来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以及近年来往二、三、四线市场下沉的“基础医疗”战略的推动,优米与GPS还会有更多近距离博弈的机会。


上海CMEF,在巨大的“四叶草”展馆的4天里,因为展会超乎想象的火爆和“把上海搞瘫痪”而遭人大量吐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这个大平台上,却帮助中国医疗器械本土企业一举奠定了优米(UMY)时代,终将载入史册。


下篇预告:原创|优米(UMY)三巨头成长模式分析,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